都说睡眠重要,很多人也确实重视睡眠质量,睡前放松,精油香氛,甚至戒了刷微博和朋友圈,但依然失眠多梦容易醒,“难道我命中注定睡不好了?”不,也许你只要换个灯泡就好了。
近日,日本奈良医科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卧室夜晚灯光太亮,对人体具有不少有害影响,不仅会让人生物钟和内分泌紊乱,影响睡眠,还会伤害身心健康。
关于情绪:
睡前灯光过强,有可能增加抑郁风险。不仅是蓝光,包括荧光灯、LED灯、白炽灯等任何形式的光源,亮度越强,对睡眠的影响也越大。
根据《行为治疗与实验神经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结果,每晚睡眠不足8小时的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75%的抑郁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这又会进一步恶化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关于慢性病:
我们睡前平均约2小时都是在卧室内度过的,卧室亮度一旦过高,将直接影响入睡速度,造成入睡困难甚至失眠。
3-5天短期睡眠不足,就会阻碍体内分泌“瘦素”,直接影响消化系统代谢白天摄入的脂肪,使血脂升高。长期睡眠不足会由于高血脂导致肥胖、血栓、冠心病等,还会因为神经得不到充足的放松和休息,引发心脏不正常搏动,增加心脏疾病风险。
关于免疫力:
根据《生理学报告》杂志刊登的一则研究结果,睡前暴露在亮光下会阻碍褪黑素的分泌,直接影响睡眠质量,造成易醒、多梦、频繁起夜等睡眠障碍。
褪黑素不仅和睡眠质量有关,也是体内最重要的抗氧化剂和修复剂之一,能修复受损的细胞。褪黑素不足和免疫力降低相关,细胞更新受到阻碍,还会增加癌变的风险。
为什么要“换灯泡”?
按照日本奈良医科大学的研究,不论是否更换灯泡的种类,只要降低亮度(功率),都有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各类光照中,暖黄光效果最好,全光谱差一些,冷光最影响睡眠。
为了提升睡眠质量,专家建议卧室灯光最好更换亮度较低的灯泡,以暖黄光为主,睡前一小时可以关闭顶灯,改用落地灯或台灯;装遮光度强的窗帘,阻挡窗外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