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的战略目标。2017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除了医疗条件、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现在开始养成这些习惯,能帮助你增寿!
每周慢跑不可少
据统计,慢跑的好处有很多,比如锻炼肌肉和骨骼,缓解压力,锻炼意志力等。根据2012年欧洲预防会议上发表的一项哥本哈根心脏研究显示,慢跑可以减少44%的死亡风险。在预期寿命方面,男性慢跑者的平均预期寿命比普通人要长6.2岁,女性慢跑者的平均预期寿命比普通慢跑者要长5.6岁。
慢跑属于有氧运动。它对身体有很多好处。能锻炼心肺功能。可以使我们的心肺功能定期活动。对血液循环、心脏功能、脂质代谢及心理机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然而,现代人承受着太大的工作压力,越来越不愿意运动了。但每周慢跑一个小时仍然是可以达到的。平时在家里时候,我们也可以做一些腿部的屈伸和伸展,仰卧起坐。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一个姿势坐着,最好能一两个小时起来活动活动。
一天三份全谷物。
现在我们吃的食品正变得越来越丰富,然而很多食品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没有太多好处。相反,多吃粗粮和全谷物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美国心脏协会循环杂志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至少吃三次全谷物(48克)可以改善健康,防止过早死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7年版)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用50至150克全谷物。
何谓全谷物?
北大医院营养科医师窦攀解释,全谷物是指谷物粮食在加工过程中仅脱去种子外面的谷壳,即不利于食用的保护皮层,但保全天然营养完整的种子。与精制谷物有所区别, 全谷物包括糊粉层、亚糊粉层,胚芽和胚乳四部分,每一层都拥有不可代替的有机营养物质,与精致加工的米和面相比,更营养,更健康。它们含有的纤维,可改善胆固醇水平及降低患心血管疾病、中风、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风险。全谷物还提供了维生素B以及各种矿物质等营养。其实,这是对现代人饮食的饮食结构做出的一种调节。日常饮食,我们应当选择富含蔬果的饮食,同时摄取的谷物中至少要有一半是全谷物食品。
老年人也需要有生活目标
退休后,有些老人觉得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目标,甚至觉得自己已经都是老人了,需要实现的人生价值已经不多了。告诉你,这个想法对你的健康很不利!
国家二级辅导员张晓明说,人生目标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有目标可以让人们感到充实,并能获得社会支持,以避免心理危机。没有人生目标和缺乏行动力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甚至自杀。有目标的老人不会因为失落感或失败而沮丧。他们可以积极寻求子女、亲戚和邻居的心理支持。
美国圣卢克·罗斯福医院的研究人员对平均年龄为67岁的137,000人进行了一项为期7年的研究。他们发现,有人生目标的人寿命更长,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更低。
张晓明建议,老年人,特别是退休老年人,应该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有些老人会返回工作岗位,继续实现他们的工作目标;有些老人会去旅行,去看沿途的风景,这都是很好的选择。”
重视睡眠
没有睡眠,就没有健康。良好的睡眠对儿童的长期健康是必不可少的。对老年人来说,良好的睡眠是心理平衡的标志。对中青年来说,睡个好觉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
2015年在欧洲心脏协会年会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近三分之二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也有睡眠障碍。
除了消除疲劳外,睡眠还与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密切相关。睡眠充足的人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这两种细胞是人体免疫的主要力量。彭国秋提醒老年人,失眠不应被视为正常的老年现象。一旦出现睡眠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并寻求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