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昆仑保险 - 反欺诈
反保险欺诈|保险欺诈相关知识
发布日期:2024-12-05

什么是保险欺诈?



  • 保险欺诈是指假借保险名义或利用保险合同谋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保险金诈骗类欺诈行为、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类欺诈行为和保险合同诈骗类欺诈行为等。



保险欺诈的风险行为有哪些?




风险行为

阐释

具体行为

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

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1. 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

2. 故意造成被保险人伤残、疾病。

故意虚构保险标的

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虚构不存在的保险标的,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以不存在的保险标的进行理赔。

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

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在发生保险事故后,对造成保险事故的原因作虚假陈述或隐瞒真实原因欺诈保险公司获取保险金的行为。

1. 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事故性质且伪造、变造相关材料;

2. 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事故地点且伪造、变造相关材料;

3. 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事故时间且伪造、变造相关材料。

4. 相关材料:发票、病历、责任认定书等。

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

被保险人未曾发生保险事故,保险活动参与人谎称被保险人发生事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1. 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谎称发生保险事故;

2. 冒用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身份谎称发生保险事故。

夸大损失的程度

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对已发生的保险事故,通过伪造、变造相关材料或其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夸大损失程度,以骗取高于正当理赔金的额外赔款的行为。

1. 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夸大伤残鉴定等级;

2. 为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夸大实际治疗需求及经济损失。

故意不如实告知

投保时,对保险人询问内容,投保人明知该事实却故意隐瞒不告知,且不告知事项足以影响保险合同成立,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告知内容以保险公司的投保告知书所列事项为准。

故意隐瞒保险人询问事实。




保险诈骗罪及法律责任



  • 保险诈骗罪 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以使自己或者第三者获取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行为。
  • 立案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2022年)》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 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198条和第287条规定:
  • 自然人犯罪: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 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